Konbei Stock
600572
昨天, 胡季强再讲家乡故事, 建议向全国推广这两项“革命”!
2020-10-14

昨天, 胡季强再讲家乡故事, 建议向全国推广这两项“革命”!

连线华体会国际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小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上,胡季强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容作了发言,向大家分享了金华市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兰溪在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的经验,并提出了向全国推广等相关建议。


胡季强说,金华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分出了好环境,分出了好效益,分出了好风气,更分出了好口碑”。而兰溪市的农村”洗衣革命“,则让“但闻衣杵声、不染碧池水”的美好景象在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现实。

 

 

 

 

金华的农村“垃圾革命”

 

 

 

 

首先,胡季强介绍了金华市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的“垃圾革命”创举。金华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伴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发展,走过了从传统堆肥、水冲火烧、乱推乱倒的农民自发时代,到“户集、村收、乡转运、县处理”的工作体系时代,再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并全面推开三个阶段,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金华的一项品牌工作,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98.1%的行政村、95.59%的自然村,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多次批示肯定。


具体做法上,金华农村垃圾分类综合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重点突出“分类方法简便化”、“循环利用资源化”、“工作推进全域化” 、“资金保障多元化”、“分类参与全民化”和“机制建设长效化“的“六化”展开探索。

金华模式的垃圾收运流程图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覆盖面上处于全省领跑位次(省目标为2017年底建制村覆盖率30%以上,到2022年底建制村基本覆盖;金华目前建制村覆盖率已经达到98.1%),分出了好环境,分出了好效益,分出了好风气,更分出了好口碑。

 

谈及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是否能够向金华全市顺利推行,胡季强认为,始终把握农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四可”特点,是该经验在金华乃至全国适宜地区能够推广的关键。

 

对于下一步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安排,胡季强认为,要从源头分类、终端处理、回收利用、制度保障四点全面提升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开展,将“垃圾革命”进行到底,让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添洁净。

金华燕尾洲公园

 

 

 

 

兰溪的农村“洗衣革命”

 

 

 

 

随后,胡季强对金华兰溪市的农村“洗衣革命”作了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有目共睹,特别是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这都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视。随着江河湖泊、沟渠池塘等水体水质改善,群众沿河塘洗衣的传统行为已成为影响治水成果巩固的重要顽疾。面对河塘洗衣,部分地方的做法,就是下一纸禁令。但现实难题是村民难改传统的户外洗衣习惯,“河塘水质好了,却不能用,治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村民普遍存在此类困惑。

 

针对这一难题,金华兰溪市给出了别具特色的“兰溪方案”。2017年5月,兰溪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生态洗衣房”模式,相关做法得到省委车俊书记批示肯定并要求在全省推广。目前兰溪全市建成生态洗衣房166座,并牵头制定《金华市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和管理规范》,于去年12月10日正式公布实施,这是国内首个农村生态洗衣房地方标准。

 

一是坚持试点先行。首批共实施15座洗衣房。如黄店镇黄店村都心生态洗衣房沿门口塘建设,充分考虑引水入房、污水处理及方便实用等因素,内设洗衣槽、水龙头、搓衣板、拖把池、分类垃圾桶、板凳等设施,实现洗涤废水统一纳管收集至污水处理厂或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等处理,并采用亭廊式设计,使之与周边人文自然景观相协调,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同时具备遮阳避雨等功能,村民自此不用再蹲在地上洗衣,告别由此引起的腰酸背痛、直不起腰等现象。

 

二是坚持以点带面。以首批已建成的15座生态洗衣房为辐射中心,在全市面上推进生态洗衣房建设,鼓励相关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发动头脑风暴,建立与环境和谐统一又富有特色的生态洗衣房。如水亭乡水亭村上新塘“生态洗衣房”,在遮阳棚顶部设置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发电提供生态洗衣房用电需求,结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各行政村按照治理洗涤污水实际需要应建尽建,逐步实现全域覆盖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生态洗衣房166座。“但闻衣杵声、不染碧池水”在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现实。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将生态洗衣、无磷洗涤等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生态洗衣房房长制,加强对生态洗衣房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号召妇女代表、老党员等组建村级劝导小分队,集中在洗衣高峰时段,实行“一日一巡查”,配合塘长、河长及时劝导门口塘、溪流洗涤行为,引导村民充分利用“生态洗衣房”集中式洗衣取代传统洗衣,逐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沿河、溪、塘洗涤行为,破解水体反复治、治反复的问题。

 

推广建设农村生态洗衣房,既满足村民户外洗衣需求,又避免了洗涤污水直排污染水体,夯实了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基础。同时,避免了沿河沿塘洗衣带来的安全隐患,也给村民提供了一个休憩交流场所。

 

浙江兰溪生态洗衣房

 

胡季强认为,浙江省兰溪市的农村“洗衣革命”,也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可以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针对兰溪市“洗衣革命”工作的推进和推广铺开,胡季强不忘支招:

 

1.深入调研。由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层面组成相关小组,到浙江省兰溪市等生态洗衣房建设先进经验县市进行考察调研,总结提升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措施、思路。

 

2.适时推广。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和管理相关国家标准,出台实施意见,适时在全国农村推广生态洗衣房建设,并建立长效运维制度。

 

3.精准保障。对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县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财政资金等要素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

 

发言最后,胡季强提出如下建议: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这一内容中,应加入“垃圾革命”、“洗衣革命”两项并在全国适宜地区推广铺开, 让“金华方案”、“兰溪经验”为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更大的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