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bei Stock
600572
追忆邓小平视察珍视明的珍贵历史瞬间
2020-10-14

 《临川晚报》:http://www.lcwb.com.cn/newshtm/2014-09-06/20149693431.htm

        在市区,有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每晚都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近段时间正在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他们不仅是时代的亲历者,而且曾与邓小平有过一面之缘。看着电视屏幕里熟悉的伟人身影,42年前激动人心的场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接受采访的老同志合影

留在抚州的光辉足迹

         邓小平的政治生涯经历了“三落三起”,而抚州系邓小平前两次“落起”的见证地。
         邓小平首次来到抚州,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低谷。1933年5月,邓小平在所谓反对“江西罗明路线”斗争中,受到严重警告处分,被撤销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职务,下派到乐安县南村任区委巡视员。身处逆境的邓小平全身心投入工作。他走村入户,深入群众做社会调查,及时向上级反映“查田查阶级”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干部群众提高警惕,防止敌军空袭。
         随后的几十年间,邓小平逐渐成长为深受人民信赖和爱戴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正当他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使他第二次跌入低谷。
         在历经6年磨难后,邓小平政治生命再次出现转机。毛主席在邓小平的来信中作了肯定的批示,透露出要重新起用他的意味。邓小平被获准在江西一些地方参观考察。
         时隔39年后,邓小平第二次来到抚州。
         1972年12月12日至15日,68岁高龄的邓小平马不停蹄地考察了广昌、南丰、临川等地乡村以及抚州市区4家工厂———抚州开关厂、抚州市第一制药厂、抚州市针织厂和抚州市棉纺织厂。当时,抚州开关厂系一家军工企业,另3家企业都是抚州的支柱企业。
         12月12日下午,邓小平在广昌刚下车就说:“过去保卫广昌的时候,很想来广昌,没有来成,今天我来了,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邓小平详细询问了万年亭战斗遗址保护情况,参观了广昌县革命历史展览室。邓小平还观看了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广昌地方戏《怎么也谈不拢》,这部由广昌县采茶剧团创作演出的采茶剧,当时被诬为“大毒草”停演,影片也被封存。看完后,邓小平满意地说:“县里能拍出这个戏,很好,很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12月13日上午,邓小平来到南丰县。在品尝了南丰蜜橘后,邓小平不但称赞南丰蜜橘很甜,而且还鼓励要发展南丰蜜橘。当县里领导按照惯例送给邓小平两篓橘子时,邓小平却当场坚持付了钱,展现了廉洁的风范。
         邓小平对抚州工业生产情况十分关心。12月13日下午在抚州开关厂考察时,邓小平对工厂负责人说,你们光搞军工恐怕不行,要搞点民用的。
         12月14日上午,邓小平先来到抚州市第一制药厂。当时的抚州市制药厂是一个新办药厂,生产四环素等抗生素药品,经济效益比较好。邓小平参观时连声称好:“有这样的厂就不错了。”
         在抚州市针织厂,当看到美观时尚的锦纶丝袜时,邓小平高兴地称赞:“这个很漂亮。”
         在参观抚州棉纺织厂时,陪同人员担心车间比较脏,建议邓小平戴上口罩,邓小平连声说:“不要戴,我不怕,不要戴,我不怕。”
         12月15日上午参观临川湖南孔庄大队后,邓小平结束了抚州考察活动前往南昌。离开抚州时,邓小平深情地对送行人员说:“这次抚州之行,既了却心愿,又接触了社会,调查了解到一些真实情况。”
         据中央指示,邓小平这次考察活动严格保密,因此没有留下任何图像资料。但是,只要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能从他不多的话语中,感觉到他思想的广阔、思维的严谨以及对国计民生的无比关注。
         两个月后,邓小平奉中央命令回到北京,随后主持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工作,开始了震动全国的全面整顿。
         在经历第三次“落起”后,1977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邓小平成为了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从此迈上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
         两次抚州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10余天时间,但邓小平的崇高情操和革命风范,给抚州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与小平同志的一面之缘

        9月4日上午,多名年过花甲的老者齐聚江西珍视明药业有限公司,向记者心潮澎湃地回忆起与邓小平“亲密接触”的难忘时刻,他们都对那次经历的时间、顺序、细节记得清清楚楚。
         说起见到邓小平的经历,78岁的郑普祥一下子激动起来。他说。早在几天前,工厂就被上级告知“有领导要来厂里看一看”。虽然不知道前来视察的领导是谁,但厂里开展了大扫除,而且就接待工作专门召开了支部会议。会议确定了在厂门口迎接的人员,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不准喧哗、不准围观、坚守岗位”。1972年12月14日这一天,无风无雨,令人神清气爽。一大早,厂门口摆放了一张乒乓球桌,桌上放置了茶壶、茶碗、热水瓶,桌边围放了凳子。
         因为之前经常有领导到厂里视察,郑普祥并没有太在意,但他感觉这一次的接待显得格外隆重。时任支委的郑普祥不仅参加了支部会议,而且在厂门口参加了迎接。
         前来参观的一行人进入工厂门口时,一名身着青藏色中山装套装、头戴鸭舌帽、脚蹬黑皮鞋的老者,脸带微笑一边走一边挥手。郑普祥没有立即认出邓小平。邓小平并没有在厂门口休息处就座,而是径直前往二楼发酵楼,郑普祥则急匆匆赶回质检组的工作岗位。
         时年28岁的江蕴玉正在发酵楼察看温度表。“这是干什么呀?”江蕴玉立即转身回答:“这是在检测温度。”当认出问话的是邓小平后,江蕴玉顿时激动起来,但她很快又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没等她情绪平复,邓小平已和她亲切道别。
         邓小平随后走进了酸化车间。许炳初清楚地记得,邓小平谢绝了陪同人员的搀扶,健步登上长长的木梯,饶有兴致地察看了制药罐搅拌原料。
         江蕴玉和许炳初是两口子。近段时间,老两口成为了《历史转折时期的邓小平》的追剧族,每当看到邓小平的画面,老两口就倍感亲切,尘封的记忆徐徐打开。
         73岁的江显明记得,邓小平进入菌种车间参观时,由一名厂领导和4名高大的便装警卫人员陪同。厂领导吩咐江显明“拿菌种镜片让首长看一下。”江显明一眼就认出了邓小平。为了让邓小平看到更清楚,江显明认真地调整镜片,邓小平随后对着显微镜仔细察看。离开时,邓小平还向江显明挥手致意。这一次接触后,江显明对邓小平十分关注,说起邓小平的生平事迹,江显明可谓如数家珍。

          邓小平在质检组视察时,询问郑普祥:“质量怎么抓呢?”郑普祥这时认出了邓小平,他压抑住兴奋的心情回答说:“按照药检标准,从严检测,符合标准出厂,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出厂。”

         邓小平考察结束离开工厂后,在酸化结晶车间碱缸处,一个叫易宝庆的工人立即从结晶车间飞奔出来,用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大喊一声:“是邓小平同志!”见过和未见过邓小平的工人们都纷纷涌上二楼阳台,朝着邓小平的身影挥手道别,内心激动不已。
         珍视明药业前身即为抚州市第一制药厂。据企业负责同志介绍,虽然过去了40多年,但邓小平在厂里所作的指示仍言犹在耳:“你们这些工作做得很好,能够抓革命促生产,制药关系人民群众安全,要严把药品质量关。”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几代制药人深受小平同志的话的鼓舞和鞭策,几十年来,公司始终严格遵守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宗旨,严把药品质量关。企业遵照执行的药品标准高于国家质量标准,公司从未发生过药品安全事故,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100%,诚信经营理念得到监管部门和广大消费者认可。
         而今,珍视明药业资产、销售快速增长。公司原创产品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珍视明滴眼液)位列全国眼科用药前三甲,成为全国中药眼科用药第一品牌及国内防治假性近视第一品牌。去年8月,公司投资1.626亿元人民币在原址预留用地上实施非最终灭菌无菌滴眼剂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实现药品最终无菌,从而更好地造福百姓。今年初,公司获得了新版药品GMP认证证书,再一次证明公司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抚州制药人向小平同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