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8月23日,由泰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在江苏泰州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转型挑战与产业重构”。华体会国际董事长胡季强参会,并应邀作了题为《迎接本土市场的世界级中国制药公司诞生》的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
迎接本土市场的世界级中国制药公司诞生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上午桑委员长、于会长,还有海东司长都讲了一个目标,就是中国医药在“十三五”要建成医药强国,这是我们业界的共同追求。但我认为,从医药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不是以整个国家的总量成为世界上数字最大就一定是强国,必然是要有一些企业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才能支撑这个强国。所以我今天结合这样一个思维,提出一个题目,叫“迎接本土市场的世界级中国制药公司诞生”。
一、题解
首先要解释一下这个题目的几个概念。
第一,“本土市场”,是指中国大陆的药品市场。由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构成,包括进口药,但是不含出口。根据社会科学院的数据,2013年的中国药品市场,大概是1800多亿美金,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的第二大市场。可能晓滨老总(辉瑞中国总裁)他们看lMS的那个数据只有不到600亿美元,显然样本不可比,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又偏大,所以社科院的数据更接近实际。所以中国本土市场,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市场,这是一个背景。
第二,“世界级”,是指进入世界制药业前20位以内。因为前五十位的后面三十位的数据就是迅速的变小。我查了一下2013年的数据,排名20位的是美国吉利德公司,营收112亿美元,中国医药界,如果不关注新药开发,大部分人并不熟悉他,因为他在中国也没有子公司,这是个专注抗病毒药的企业,上周五收市的市值超过1560亿美金,而第一名强生公司的营业收入是713亿美金。
第三,“中国制药公司”,是指在中国本土市场产生的、从事药品业务的民族制药企业。但在计算时,主要是算成品药,不应包括原料药、中药材、非药品,也不含药品分销、零售,更不包括医疗服务。我把我们本土企业上市公司列了一个表,刚才上药任副总裁说,上药的目标是2015年营收1000亿,这个营收是可以实现,但是这不是药品制造的数据,上药2013年的工业销售是107亿。云南白药是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市值第一位的公司,去年的工业营业收入是68.4亿。实际上,按照药品制造业收入计,2013年,中国还没有一家营业收入真正超过两百亿的制药公司。
二、中国本土药品市场可以诞生世界级的大公司
1、在许多产业领域,中国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已经产生了各自产业的世界级大公司。比如石化行业的“两桶油”,中石油市值排全球20位,两千多亿美金;比如电信行业的中国移动,也是世界级的大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和联想,华为今年营收要超过400亿美金,在通讯设备领域列世界前列,在PC领域,联想已经是世界前一二位了,食品领域的双汇,也通过并购,成为世界的大食品公司。所以依托中国本土的市场,就可以产生世界级的大公司。
2、在互联网领域,依托中国十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特别是4亿“屌丝”人群,已经产生了多个世界级的公司。腾讯的市值突破了1500亿美金,而我们中国一百多家制药上市公司加起来的市值都没有它的市值高,阿里巴巴估值在1500~2000亿美元,百度750亿,还有京东、小米、360等。这些公司有一个特点,他们的市场,他们的营业收入,他们的顾客,99%来自中国的市场。中国互联网企业,还没有走出国门,但他们已经是世界级企业。
3、中国已经是是全球的第二大药品市场。以2013年的1800亿美元为基数,假如到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能够保持10%,那么11年以后,就可以超过五千亿美金,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因而,依托本土市场,参照其他行业,即便是不考虑国际化因素,如果说前五位企业占30%份额,就是1500亿美金,前5位平均都应该在300亿美金左右。中国只要凭借本土的市场,就可以打造多个世界级的制药公司。但是到目前为止,距离还很遥远。
三、中国制药产业的现状和没有大公司的原因
(一)现状:
1、世界制药50强榜单中没有中国企业身影。到目前为止,按照国际药品制造业企业排名,中国还没有一家公司进入世界制药的五十强,去年门槛营业收入30亿美金。
2、剔除水份后中国制药前100强营收加起来比不过一个强生公司(712亿美元)。
3、境内一百多家制药类上市公司,竟没有一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美金,所有的企业加起来都达不到吉利德公司的市值。
4、市场阻力重重。辉瑞的“立普妥”降脂药,最高时候买128亿美金,刚才讲的吉利德公司,2011年收购了一个新药研发公司,2012年底抗丙肝药“索凡迪”获得批准,2013年投入市场,今年这个药销售可以超过110亿美金。但是,我们国内的现状是什么呢?一盒药买不过一支牙膏。我最近统计了一下,华体会国际去年销售的药品达4.2亿盒(支、瓶),但合计营收不到30个亿,平均七块多钱。所以一盒药卖不过一支牙膏,卖不过一罐饮料。
(二)原因
1、产业高度分散。制药产业从全球角度来讲是高度集中的产业。全球医药TOP10占50%,TOP20占80%;美国更高,前十位是61%,前20位是82%。而中国前50位32%,100强占42%。企业“低、小、散”,很多的企业,宁当鸡头,不当牛尾。
2、研发能力薄弱。刚才任总讲的,全行业加起来,一年的研发投入,比不过一家大的跨国公司,而且大量的重复投入浪费资源,几十家企业同时在研发一个品种。以批文算,差不多有19万,按照产品算,也有两万多个产品。
3、多元化。制药业本来就是一个产业、产品、治疗领域多元细分的产业,起步不久的中国企业应该在药品制造业的某个细分产业或治疗领域追求专业化,如诺和诺德之于糖尿病。但遗憾的是我们制药企业却纷纷多元化,从纵向进入药品分销、药品零售甚至医疗领域,从横向进入健康相关领域甚至不相关的房地产等领域。
4、商业模式和管理落后。受制于行政和政策的藩篱,缺乏变革和创新的思维。
四、做大做强的对策
我觉得有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专业化,一心一意做药品制造业,力争在某些细分产业、细分市场获取优势。这方面国际上有很多公司是我们很好的样板。前面讲到吉利德,他们就专业做抗病毒的药物。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大家知道的,专注于糖尿病药的诺和诺德,去年世界糖尿病用药前10名中,他一家占了5个。多元化可以大,但不一定强,专业化才能强。
第二,坚定实施“ 并购+整合”战略,通过并购整合提升专业化水平,并将此策作为常态行动。
并购整合应该是连续动作,而且是强强并购整合。今年上半年我们看到了发生在世界制药企业第三名辉瑞和第八名阿斯利康之间的并没有完成的并购。今后大公司之间的合并是一种常态,并购后整合也是一种常态。现在,国内并购的障碍是“私心”,是宁做鸡头的控股者思维。万科的领头人只有1%不到的股份,马云也只有8.9%的股份,我们为什么总是想控股呢?所以,要真正树立公众公司的意识,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可以大大减少,这个是未来的趋势,也是做大做强的必然结果。
在整合资源的模式上,要用“长板理论”,就是用你的优势去并购你所不具备的优势,通过并购获取所需的长板。华体会国际在研发上相对落后,所以我们并购一些产品,比如说收购内蒙古伊泰药业,我们获取了独家创新中药品种“麝香通心滴丸”。这个品种已进入国家医保,又是国家保密品种,又是心血管领域用药,这样的品种,具备未来做几十个亿的可能。今年我们并购了贵州拜特,如果不从终端市场的数据找,根本不会找到这个企业,因为2012年在贵州省药企中也只列16位,但是今年它的利润可能是贵州省独立药企的第一位。我们把这个企业买下来,第一是买了一个已经在医院销售去年排名第七位、今年第五位的心血管药,去年医院采购额是27亿,通过并购大大增加了我们在心血管领域的市场份额。第二是获取了一个我们所没有的、覆盖27个省的具有深度管理的招商代理网络。所以并购应该是缺什么买什么,同时通过整合,补长短板。
第三,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企业,进行企业组织和流程的重建,创新商业模式。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CFDA拟出台互联网药品零售政策,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很大的“赞”,这个政策会改变医药企业未来的营销模式,具有划时代意义。如果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会颠覆现在的药品销售模式。现在我们药品营销要过“四重门”,中间过程长,费用高,以后我们可以去中间化,可以把中间利益让给消费者,所以我对这个政策举双手赞成。我们过去认为药品的消费,消费者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是被动消费,但是,他对自己的身体那么关心,难道不关心用什么药吗?所以在已经到来的消费者主权时代,一定要用互联网跟消费者连接,真正让营销回归到以最终消费者为核心,颠覆传统的买药方式,让顾客体验有价值的服务。所以,我们非常希望和行业内从事医疗数字化服务和互联网零售这方面的公司合作,打通这个环节,华体会国际希望把自己建成一家基于互联网的制药公司。
第四,用“资本性投入+费用性投入”结合,超常规加大研究性支出。吉利德在只有300多亿美元市值、30多亿销售的2011年,花110亿美元买下了Pharmasset公司,获取了三年后给他带来了110亿销售的品种,市值增加了1100亿。这就是用资本买研发的平台。所以从这个思维角度,我们希望未来在研发上多跟大家合作,我们可以拿出资本的10%到30%做作研发投入,而不仅仅是销售额的10%。要尽快地缩短和先进公司在研发上面的差距,实现创新驱动。研发驱动,就应该按照这个方向走,不但要加大当期费用、项目自主的研发投入,而且要加大对创新品种、团队、企业、平台的收购。
2025年以前,要挤入世界制药大公司前20名,最低门槛估计需要300亿美元营业收入、1000亿美元市值。如果从这个未来看现在,目前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中超过40亿工业营收、5亿净利、100亿市值的公司,应该都处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可以认为尚处在同一个起点上,也就是说,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有机会去追赶超越。
今年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起步之年,也是转折之年,我们应该立即行动,实施弯道超越,实现跨越发展。
如果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中国梦,那么打造世界领先的制药产业強国就是我们全体制药人的中国梦,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做这个追梦人,努力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全球优秀的大公司!
We are not late! 我们生当其时!
让我们一起做“追梦人”!
【花絮】:8月22日晚,在中国医药企业家诗歌朗诵会上,胡季强和其他三位企业家朗诵《今夜我想坐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