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bei Stock
600572
胡季强: 深化供给侧改革要从“改心”开始
2020-10-14
核心提示:在振兴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就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供给侧改革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华体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

人民法治网讯(记者 单一良)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发展方式持续转变,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经济发展缓中趋稳、稳中向好。那么,在振兴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就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供给侧改革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华体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
 

图片1

全国人大代表胡季强(左)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姚炎中/摄
 

记者:在振兴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您如何看待企业家的这种责任?
 

胡季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重点是在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进展的同时,推动经济增长向提质增效和新动能转换。这就要求企业家,一方面继续做好转型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去发现新市场、创造新产业、形成新供给、满足新需求,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记者:您认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源泉是什么?有效供给的真正源头在哪里?
 

胡季强: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与其有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有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创新创造的巨大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企业是市场供给的主体,而向市场供给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在于企业家的洞察和决策。所以企业家的心才是供给侧的源头,激发企业家的的“心动力”是最直接的供给侧改革。有“心动力”,才有行动力!只有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信心,才能让企业家和员工的智慧、创造力竞相迸发。因此,深化供给侧改革要从“改心”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最懂企业家的心。针对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间投资增速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少数民营企业家对发展信心不足等问题,总书记在去年两会期间发表了关于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重申毫不动摇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指出中国经济“一时一事上会有波动,长远来看东风浩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吃下了坚定发展的“定心丸”,让我们戴上了“亲清”政商关系这个真正的“护身符”。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减负降本的措施,发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些举措,温暖了民营企业家的心,提振了信心。今年总理的报告又提出了一系列激发非公经济活力的政策措施。所有这一切,必将极大激励人们的创业创新创富激情,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记者: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服务民营企业做出了哪些举措?
 

胡季强:浙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过去一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出台了《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要求领导干部当好亲商、安商、富商的“店小二”,发布了《关于落实“五个着力”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解决融资难、放开市场准入、清理审批事项、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落实了一系列举措;浙江省政法委、公、检、法等5家单位出台了《关于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企业经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年来,浙江省共为企业降低成本超过1000亿元,新设民营市场主体增速超过30%,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近3500亿,比上年增长13.9%。更重要的是浙商对中国经济、浙江经济发展的信心大大提升。
 

今年初,浙江省又在全国率先推出“最多只跑一次”改革,让我们企业家既省心又温心,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创业创新,用更好的心情去面对市场竞争。在1月25日的“浙商总会年会”上,夏书记激励全球浙商做“最勇敢、最坚强、最风流的弄潮儿”,车省长在浙商座谈会上提出“浙商回归首先是浙商精神的回归”。张德江委员长也曾表示要我们浙江把根留住,就是把民营经济这个根,把浙江精神、浙商精神这个根留住,听来让人心潮澎湃。浙江精神、浙商精神的根基是浙江文化,浙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其中包含“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浙商精神。我们要深入传承浙商文化,大力宏扬浙商精神,建成“民营经济发展标杆省”,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好的企业家精神样本。
 

记者: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您都有哪些建议?
 

胡季强:首先,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与公平保护民企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深化改革,进一步软化制度软环境,进一步放开、放宽市场均入。在全国推广浙江“四张清单一张网”和“最多只跑一次改革”的经验,让企业家有更多的获得感。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创新、尊重纳税人、尊重企业家的社会环境。
 

最后,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组织企业家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四个自信”,用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和“新长征精神”涵养企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喜欢读书,您现在正在读哪些书,对您有何启示?
 

胡季强:现在每天必读的是两本书,一本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一本是被总书记称为“中华文化精髓”、“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切入点之一”的阳明心学《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通过学习,也收获很多。
 

一是增强了政治意识。今天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中华文化的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企业家应该抓住的长达三十年的大风口。作为企业家,我们必须领会中央的意图,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与伟大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这才是最大的商道。
 

二是増强了大局意识。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足、回旋余地大。尽管去年GDP增速下降,但仍有6.7%,仍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对世界经济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就是今天中国的大局。至于你自己所在的某个行业、企业或者你所在的某个地区,眼下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或问题,那都是局部、都是小局。
 

三是增强了核心意识。坚定相信习主席和党中央的伟大力量,坚定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必将成就,立志以坚定的信仰和信念、铁一般的纪律和担当,把自己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为祖国健康工作六十年,做一名新长征路上的“老红军”。
 

四是增强了看齐意识。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企业的发展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所指引的方向同行。我们的产业布局,要向中国梦的蓝图看齐,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看齐,向新发展理念看齐。
 

人力资源的本质就是心力资源,经营企业就是经营心力资源。去年下半年,我开始带领华体会国际的中高管团队一起学习两本书、一起致良知。绝大多数参学者,在100天、200天后,感觉心中的正能量不断上升。他们对国家发展、企业发展的信心大增,愿意为国家、为社会、为员工充分燃烧自己生命的下半场。在今年一月的集团年会上,各位总经理竞相自我加压,相互比拼,挑战高目标,销售和利润增长目标定在了20%~40%。今年前二月集团及主要子公司的销售增速达20%以上,且完全依靠内生增长。这就是心动力的激发,这就是致良知的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