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推进,进一步修订《教师法》,从教育法治高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教师资源配量机制,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已成为迫切需求。建议在修改《教师法》时,应扩充法律责任主体,细化责任条款;补充程序性规范,完善救济制度;细化法律条文,适势增补;补充符合当下社会情形和教育需求的条文;修改教师节日期为9月28日。
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推进,进一步修订《教师法》,从教育法治高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教师资源配量机制,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已成为迫切需求。建议在修改《教师法》时,应扩充法律责任主体,细化责任条款;补充程序性规范,完善救济制度;细化法律条文,适势增补;补充符合当下社会情形和教育需求的条文;修改教师节日期为9月28日。
目前,我国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条款散见于多部法律之中,不够系统,与国家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法制建设相比,家庭教育法制建设明显滞后,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赋予家庭教育应有的法律地位,是完善我国教育体制的迫切要求。
建议制定《家庭教育法》时:必须明确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与性质。必须明确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六项基本原则:1、言传身教原则;2、科学性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非歧视性原则;5全面发展原则;6、协同性原则。必须明确界定家庭教育有关主体的职责范围。必须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我国《执业医师法》(下称《医师法》)自1999年5月1日实施以来,如今已经走过16个年头,其中已有很多条款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对其修改的必要性迫在眉睫。建议在修改《医师法》时,应该注意突出加强制度建设,增设医师终生禁业制度、医师兼职执业制度,重塑医师考试注册程序,建立医师治疗豁免权利,增设知情同意制度,将《侵权责任法》规定下的知情同意制度加以细化,使其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
目前世界上已确认的罕见病有6930多种,我国已确认的罕见病有5781种,总人数约为1700万。患者大多丧失劳动能力,其就医、就养、就学、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已成为我国不容回避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事关国民健康和社会的和谐。
为此,要求全国人大尽快制定《罕见病防治法》,维护罕见病患者公平享受医疗的合法权益,落实罕见病预防和治疗政策、统筹指导、开展罕见病预防和治疗工作,明确罕见病具体定义、病种、临床诊断标准和诊疗规范,保障罕见病患者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实施罕见病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预防罕见疾病的传播,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罕见病药品的科研基地和学科体系,加强罕见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的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和接受罕见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的各种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依法追究侵害罕见疾病患者合法权益行为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立法的缺失导致扶贫缺乏法律保障,现有扶贫模式矛盾日益突出,扶贫开发工作暴露出不科学、不适应、不可持续的问题。扶贫开发立法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此,要求全国人大尽快制定并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法》,在立法中明确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根本宗旨,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竞争逐步激烈,如何建立严密的商业秘密保护系统显得特别重要和刻不容缓。我国至今仍没有一部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因此,建议制定一部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明确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要商业秘密保护权威机构(如“商业秘密网”)进行诊断、把关、指导、培训、维权等系统化服务,明确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中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乃至一般员工在企业商业机密保护方面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明确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中的职责和违规的惩处机制。
从2015年开始,许多省份为了配合落实国家深化医改,控制费用过度增长的相关政策(国务院7号、38号文,国家卫计委2号、70号文),简单地制订了所谓的“负面清单”及相关降价和限制性政策,许多中成药品种名列其中。各地方医管局和医院歧视中药产品、限价限入的相关行为与法规不合、与国情不符、与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战略规划不一致。因此建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及相关部委尽快落实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持保护相关政策,并制定方法制止和严查以上歧视中医药的行为,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国家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要求。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支付标准制定规则的指导意见》近期已经开始征求意见。作为一项涉及全民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必须兼顾我国国情和原有医保体系的基础,同时也要兼顾目前我国医疗定点机构和药品零售终端的体制差别,尤其是目前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在所有制、运营模式、财政税收政策、个人付费模式完全不同于定点医疗机构、并完全市场化充分竞争的现实状况下,建议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应该分步落实,先在定点医疗机构试点,零售药店仍然延用个人帐户支付或现金支付,实际销售价格不应与支付标准挂钩,按现行政策执行,并积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的智慧医疗服务有利于建立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医疗保障体系,符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需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实事项目,必须建立稳定的政策保障和长效运行机制,才能保证项目持续稳定的开展。因此,建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就推进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的相关法律政策做研究、修订和制定,切实保障我国下一阶段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
丙型肝炎是在全球范围内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类疾病,我国丙型肝炎患者在其中所占比例最高,人数最多。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用上了DAA类丙型肝炎特效药,而中国的丙肝患者却与死亡相伴,用生命在等待丙型肝炎特效药在中国上市。即使新药在中国上市,丙肝患者也可能在高昂药物面前,望而却步。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快丙肝新药的审批,惠及我国1000万丙型肝炎患者;建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门合作建立进口重特大疾病用药谈判机制;建议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指导委员会将丙肝新药列为首批谈判药品,确保上市后的丙肝药价,在患者可承受的范围内。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发展,国际市场正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品牌之间的高端竞争。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品牌事业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品牌总体实力依然不强,在国际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经济贡献率等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短板。总体来看,我国品牌发展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加强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创新品牌发展的培育手段;提升中国品牌的文化内涵。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呈现整体下行的趋势,房地产的库存和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都在持续加码,过去那种房地产行业暴利现象已不复存在,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和分化,甚至频频出现高地价、低房价及成本倒挂现象。基于宏观经济背景和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建议调整在房地产行业过热背景下出台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办法,切实为企业减轻经营压力,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暂停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