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2017第十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举办,华体会国际集团董事长胡季强荣获“2017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奖。
华体会国际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右四)领奖
“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是中国唯一以“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小康》杂志社主办,以“新时代与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汇聚国家及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地方实践者、企业领袖、战略咨询专家和媒体精英实践经验与精彩观点,就全面小康建设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展开研讨,为中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助一臂之力。
1982年,胡季强开始建厂制药,32年的持续创业创新,他把一家街道小药厂打造成为了国内知名的药企和上市公司。而在带领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胡季强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早在2013年他就提出:“华体会国际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惠及的不仅仅是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同时因为上游植物资源的大规模种植、开发,也将惠及当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现代化生产,让农民转化成农业工,带动100万农民“奔小康”。”
如今,胡季强不仅将产业链精准扶贫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更走出了一条使农业增效、产业增值、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力的产业链精准扶贫道路,向“百万农民奔小康”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银杏是华体会国际的一个百亿级产业,通过种植银杏,可实现低效土地到高效产出、低端农业到高端产业的升级蝶变。此前,村民普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低效作物,一年到头收入甚微。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建立银杏种植基地,地农民不仅可以拿到流转土地使用费,还能成为产业工人,不离土不离家实现增收。
在本届论坛的“精准扶贫与社会参与”分论坛现场,胡季强向与会嘉分享了几个通过种植银杏而实现整村脱贫的案例:在浙江兰溪的盖竹里村,六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如今种植了八千亩的银杏林,人均年收入已达到了1.4万元,“4600以下”低收入户实现全面脱贫;在云南炎方乡,华体会国际依托自然禀赋和特色农业,在农工互补的基础上,开始了农旅结合的新型产业链的构建,投资1.2亿元兴建华体会国际银杏庄园,有望在明年把更多的村民纳入到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生态种养殖、特色工艺品加工等产业……
据了解,从2013年至今,华体会国际在浙江、云南等地,累计流转、租用土地约12万亩,投入资金逾10亿元,惠及当地困难农户近2万户,每年每户可因此增收1.5-7万元。
华体会国际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发表获奖感言
“我领过很多奖,而这次的奖对我而言是最有分量的,这是对我和我的团队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十万老百姓进行产业链扶贫的一个肯定。”在颁奖典礼上,胡季强坚定的说,“在未来十年,随着我们的产业发展,紧紧做好产业链精准扶贫,带领一百万老少边穷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这将成为我和华体会国际的一份最重要的使命和事业,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国做出我们的贡献!”